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qū)別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qū)別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qū)別有地理位置不同、國土面積不同、經(jīng)濟實力不同、民族與信仰不同、飲食習慣不同等。
1、地理位置不同。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于北緯8°24′~37°36′、東經(jīng)68°7′~97°25′之間。

印度尼西亞位于**東南部,地跨赤道,其70%以上領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南半球**的**。經(jīng)度跨越96°E到140°E。

2、國土面積不同。印度屬于南亞**,與我國陸地相鄰;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屬于*****,是一個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里不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相比,印度要比印度尼西亞大得多。

3、經(jīng)濟實力不同。

從經(jīng)濟上來比較,印度尼西亞要比印度富裕許多。

4、民族與信仰不同。印度有100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

宗教信仰以印度教為主;***教、錫克教、佛教為次。印度尼西亞有300多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爪哇族,宗教信仰以伊蘭教為主,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5、飲食習慣不同。

印度由于南北差異很大,飲食習慣也太不相同,北方吃肉,大米、面食,南方喜歡吃素食,咖喱飯、家常餅之類的。印度尼西亞飲食習慣大體上與**大部分地區(qū)相同。

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尼的區(qū)別

印尼和印度尼西亞是同一個**,印尼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印度和印尼是兩個**。

印度***(印地語:???? ???????;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

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的**。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接壤,東部與**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tǒng)一多民族**,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尼西亞***(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印尼就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
是*****,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相接。

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的群島**,疆域橫跨**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的**。
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擴展資料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內(nèi))。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shù)毓庞《热?,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 并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fā)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tǒng)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并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后群雄割據(jù)、外族入侵,印度教和***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臥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同時成為英聯(lián)邦成員國。

印度尼西亞位于**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南半球**的**(東帝汶也是南半球**)。經(jīng)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之外領土最廣泛的****。
印尼是世界上**的群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

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jīng)濟區(qū))。
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新幾內(nèi)亞島與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總長54716千米。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是一個**嗎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不是一個**。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相接。

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的群島**,疆域橫跨**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的**。

印度即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東北部同**、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國土之間,東部與**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旅游景點
1、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藝術遺址,位于馬哈拉斯特拉邦境內(nèi),背負文底耶山,面臨果瓦拉河。始鑿于公元前2世紀,直延續(xù)到7世紀中葉,現(xiàn)存30窟。

從東到西長550米,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窟為供信徒禮拜的支提窟外,余皆為僧房。
2、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杰罕為寵姬泰姬·瑪哈爾修筑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主建筑四邊各長5687米,穹頂高74米。

這座***風格的建筑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墻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有什么關系百科?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沒有關系,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各自有著各自的**,并無任何從屬關系。
印度尼西亞***,是*****,首都為雅加達。

與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相接。

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 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的群島**,疆域橫跨**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的**。
印度***,簡稱“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東北部同**、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國土之間,東部與**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fā)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圣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jīng)出現(xiàn)。

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也常稱為吠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xiàn)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印度跟印度尼西亞

印度同印度尼西亞系兩個唔同嘅** 兩個**都喺** 印度喺南亞 而印度尼西亞就喺***. 印度 (India) 系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文化逾五千年 面積329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10億1366萬 首都喺新德里 (New Delhi). 曾被 *** 人、蒙古人、突厥人及英國人統(tǒng)治 1947年于英國. 占 80% 人 口 信 奉 印 度 教 其 次 為 回 教. 語言有北印度語、烏爾都語、泰米爾語、孟加拉語、喀什米爾語等共14種**語言 英語于大城市亦相當流行.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簡稱印尼 系世界**嘅群島 面積190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2億1211萬 首都喺雅加達 (Jakarta). 1949年于荷蘭. 宗教以 *** 為主 語言有印尼語、英語. 印度=India 印度尼西亞=印尼=Indonesia 他們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