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現(xiàn)代文學和喜歡當代文學的老師,教學標準是很不一樣的

我沒有受過規(guī)范、系統(tǒng)的文學教育,中學的語文課和文學其實是兩碼事,相隔很遠。到了大學,我讀的是理科,一天中文系也沒有上過。我的文學教育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常年浸沒在文學閱讀里,獲得了一種文學的直覺。

但現(xiàn)在我在大學里教文學,就不得不說服自己相信:哪怕我自己的經歷并不能佐證這一點,但文學是可教的。尤其在看了很多耶魯、普林斯頓的文學公開課之后,我有了一個很深的感受:如果好的文學教育能在合適的年齡進入到一個人的人生里,是很有價值的。

在這學期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上,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中學階段應該學過。但是在創(chuàng)意寫作里,很多東西講的都和中學時代學的不一樣。比如一些修辭習慣,像“金句格言體”,中學老師會告訴我們作文里需要這樣提綱挈領的句子,他還會教我們怎么寫漂亮的詞藻,怎樣去修飾、潤色。但是在創(chuàng)意寫作階段,如果真的去寫一個自己的小說,是不應該過度修飾的,應該做一些減法,因為準確最重要。

再比如說,很多學生覺得“象征”這個手法很高級,很喜歡用,但是用不好的話其實會非??斩础_€有一些細節(jié),比如寫作的時候不要用太多的成語,太多的超實用生活小竅門100個妙被動句,中學階段我們會學到,被動句式可以使句子看起來更復雜,背后還可以有一些額外的含義。但是如果小說的主人公不停地“被”這“被”那,就會像是一個被拖著向前走的人,文本也會感覺特別的黏膩。
很多時候,我會隱隱覺得一些東西是我們在過去的語文課里面學過的內容,在教學生的時候,我就會有意識地先把過去那一套東西推翻,讓他們跳出以前的語文學習的思維。比如過去寫作文,要求我們一定要表達觀點,老師在你的作文里看不到觀點是不行的。但是在小說創(chuàng)作里你不能下結論,要把自己的觀點藏起來,用細節(jié)去展示。

當然,我也會強調文學沒有標準。比如說,我希望他們可以寫比較簡潔的句子,但同時也會選特別長的段落給他們看,我會告訴他們,為什么1500個字可以一直用逗號連接,這樣寫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文學教育不斷有新問題出現(xiàn)?,F(xiàn)在我會和學生討論什么是**語言,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我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要規(guī)避那些詞匯,它們沒有經過檢驗和沉淀,是速朽的詞語。我的標準是比較傳統(tǒng)的。我不希望學生在文學里精心構思,用的卻是幾年之后讀者無法接收到的語言。但有些時候**語言已經深植在他們的腦海里,沒辦法和其他詞匯區(qū)分開了。所以文學教育的價值也在于督促我們去審視自己的語言,對它實施某種保護。
文學教育的標準是什么?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它是語文教育里面彈性的部分。語文教育包含了知識的部分,這是比較恒定的,需要學生去掌握;還有一部分有關文學素養(yǎng),這就牽扯到老師的審美、老師的視野。
我教創(chuàng)意寫作,用的是偏西方小說的一個標準。我們得承認小說是一個從西方過來的藝術,并且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即便是漢語,有一些規(guī)律也是可以遵循的,而中小學老師是不可能以這個標準去教學的。
喜歡現(xiàn)代文學的老師和喜歡當代文學的老師,教學標準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現(xiàn)代文學為標準,那么散文里面的修辭、辭藻就是重要的。但中國的散文也不是模式化的,現(xiàn)在的散文和以前的散文也有區(qū)別。標準不一樣,最后的呈現(xiàn)就不一樣。為什么我們會覺得老師在語文教育里特別重要?因為文學的標準是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