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
出處:《論語·子路篇》
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xiāng)*稱弟焉?!痹唬骸案覇柶浯巍!痹唬骸把员匦?,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痹唬?strong>百科“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譯文:子貢問道:“怎樣才可稱得上‘士’呢?”孔子說:“能用羞恥之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出使不辜負君主的委托,這就可以稱作‘士’了。

”子貢說:“請問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樣的?”孔子說:宗族的人稱贊他孝順,鄉(xiāng)里的人稱贊他友愛。”子貢說:“請問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樣的?”

孔子說:“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這雖是耿直固執(zhí)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弊迂曊f:“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您看怎么樣?”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里能數(shù)得上呢?”

擴展資料:
賞析: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僅篇幅較長,而且注重記述,算得上一篇結(jié)構(gòu)完整的記敘文,人物形象鮮明,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動作、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性。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是: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
言必行行必果,讀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1、出自《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意思:說話信用誠實,行為堅定果決,這是不問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貫徹言行的小人啊。


2、示例:?我們**人說話是算數(shù)的,從來是言必信,行必果。
3、用法:作賓語、主語、分句;指言出必行。
擴展資料:
近義詞: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
1.?【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2.?【出自】:《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意思: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恪守信用。)
3.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于講信用的人。
反義詞:背信棄義[ bèi xìn qì yì ]
1.?【解釋】: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

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原文

1、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指說出的話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動了就一定要有結(jié)果。 2、原句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中子貢和孔子的對話。

3、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 曰:“敢問其次?!痹唬骸白谧宸Q孝焉,鄉(xiāng)*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指說出的話一定足以信任;既然行動就一定要有結(jié)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出處】戰(zhàn)國·孔子《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硁(kēng)硁然小人哉。


白話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jié)果,這是淺薄固執(zhí)的小人?。?br/> 【例句】
1、我們**人說話是算數(shù)的,從來是言必信,行必果。
2、一個**干部要取得群眾的信任,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擴展資料
一、言必信,行必果的近義詞
1、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釋義:說話算數(shù),守信用。
出處:戰(zhàn)國·孔子《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白話釋義: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
2、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釋義: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出處:宋·趙善璙《自警篇·誠實》:“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應(yīng);遇事坦然;常有余裕?!?br/> 白話釋義:從此以后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內(nèi)外互相應(yīng)合,遇到事情坦誠自然,態(tài)度從容、不慌不忙。
二、言必信,行必果的反義詞
1、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釋義:不守信用,不講道義。

出處:唐·李延壽《北史·周本紀》:“背惠怨鄰;棄信忘義。”
白話釋義:顛倒五德之要,違背仁義之根。
2、違信背約 [ wéi xìn bèi yuē ]
釋義:背棄約定,毫無信義可言。

出處:唐·令狐德棻《周書·武帝紀下》:“偽齊違信背約,惡稔禍盈?!?br/> 白話釋義:偽裝齊國背棄約定、毫無信義可言。罪惡積蓄成熟,像錢串已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