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是什么意思
問鼎是什么意思
問鼎的解釋
[entertain a high ambition to be first-rate or the champion]
春秋時、楚莊王陳兵于 洛水 ,向周王朝**。周派使者慰勞,楚子(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思是說楚莊王有奪取周朝 天下 的意思(見《 左傳 ·宣公三年》)。
后來用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在某方面取勝 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晉書·王敦傳》 詳細解釋 (1). 《左傳·宣公三年》 :“ 楚子 伐 陸渾 之戎,遂 至于 雒 ,觀兵于 周 疆。 定王 使 王孫滿 勞 楚子 , 楚子 問鼎之大小輕重焉?!?禹 鑄九鼎, 三代 視之為國寶。 楚王 問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
后遂稱圖謀王位為“問鼎”。 《晉書·王敦傳》 :“﹝ 敦 ﹞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 :“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
” 明 屠隆 《彩毫記·漁陽鼙鼓》 :“國號 大燕 ,偽署 文武 官爵,敢肆問鼎之奸?!?(2).泛指 覬覦 侵占別國。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 :“非報 德 也,非助 英 也,蓋欲伺瑕導隙,借以問鼎 神州 。
” (3).觸犯;過問。 清 蒲松齡 《 聊齋 志異·孫生》 :“﹝ 辛氏 ﹞牀頭常設錐簪之器以自衛(wèi)。 孫 屢被刺剟,因就別榻眠。
月馀, 不敢 問鼎。” 鄭振鐸 《插圖本 ** 文學史》 第十章一:“像 《典論》 那樣的 著作 ,是同時的詩人們所不敢輕于問鼎的?!?br/>
詞語分解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 不知 道或不 明白 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 為表 關切 而詢問: 慰問 百科。
審訊,追究:審問。
管,干預:概不過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 生活 )。
鍋:鼎罐。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 象征 :鼎彝。鼎祚(國運)。
問鼎是什么意思?
問鼎,讀音wèn dǐ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圖謀奪取政權,泛指覬覦侵占別國。觸犯;過問。
借指在比賽或競爭中奪取**名。
?
“問鼎”意思是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奪取某些**運動的**成績。
典故
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周武王姬發(fā)所得,姬發(fā)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流露出覬覦天下的野心,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里碰了一個軟釘子。
王孫滿說:“統(tǒng)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楚子莊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蓖鯇O滿說:“楚君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
后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
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
”楚子莊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后,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宣公三年(-606年)》:楚子伐陸渾之戎(今河南省伊川縣),遂至於雒,觀兵于周疆(東周國都洛陽王城公園)。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王孫滿,周大夫),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欲逼周取天下),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禹之丗),遠方圖物(圖畫山川奇異之物而獻之),貢金九牧(使九州之牧貢金),鑄鼎象物(象所圖物,著之於鼎),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zhèn)渲拭袢氪缮搅?,不逢不若(爾雅釋詁云:若,善也;若,順也),螭魅罔兩(離,山神獸形。
魅,怪物。罔兩,水神),莫能逢之(逢,遇也),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民無災害)。
桀有昬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爾雅云:商曰祀,唐虞曰載,周曰年,夏曰歲)。
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不可遷)。其奸回昬亂(回音邪),雖大輕也(言可移)。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厎音致)。
成王定鼎于郟鄏(音夾辱,今洛陽西南),卜丗三十(一世,三十年),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律厯志云:周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年。過卜數也)。
問鼎什么意思
問鼎意思是指圖謀奪取政權,泛指覬覦侵占別國。
出自《左傳》,魯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陽市),觀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
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昬德,鼎遷于商,載祀(祀,年也)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亂,雖大,輕也。
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郟鄏(今洛陽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問鼎例句:
1、時逢亂世,烽火連天,欲問鼎中原。
2、時逢亂世,烽火連天,五國十侯,欲問鼎中原。
3、自此之后亞泰隊一路勢如破竹,最終問鼎中超。
4、然而,成功問鼎南極閉關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5、三代沾親,李唐傳興隆之治;兩廂問鼎,遼宋困隙罅之分。
6、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沒有酒就不會有這個剛烈忠貞的民族。
7、我們當然有問鼎**的雄心,但我們也清楚這將不會太容易。
8、即使是這樣,她們對于原來問鼎排行的表演又能構成什么威脅呢?
9、正如這個**整體一樣,這支隊伍雖未能最終問鼎,但卻華麗轉身。
10、他高視闊步,壯志凌云,決心統(tǒng)一全川、控制西南,抱有問鼎中原的雄圖大志。
問鼎什么意思?
問 鼎?wèn?dǐng
?【出處】:
《左傳·宣公三年》:“ 楚子 伐 陸渾 之戎,遂至于 雒 ,觀兵于 周 疆。 定王 使 王孫滿 勞 楚子 , 楚子 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
——春秋時、楚莊王陳兵于洛水,向周王朝**。
周派使者慰勞,楚莊王問周王室所藏九鼎之大小輕重,禹 鑄九鼎,上古 三代 視之為國寶。 楚王 問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
【字義】:
1、用“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
【引證】:
《晉書·王敦傳》:“﹝ 敦 ﹞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
”
2、泛指覬覦侵占別國
【引證】: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非報 德 也,非助 英 也,蓋欲伺瑕導隙,借以問鼎神州?!?/p>
3、觸犯;過問。
【引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孫生》:“﹝ 辛氏 ﹞牀頭常設錐簪之器以自衛(wèi)。
孫 屢被刺剟,因就別榻眠。月馀,不敢問鼎?!?
鄭振鐸 《插圖本**文學史》第十章一:“像《典論》那樣的著作,是同時的詩人們所不敢輕于問鼎的。
”
4、也指在某方面取勝 。
【引證】:
《網易**》:“北京金隅以98比88客場擊敗新疆廣匯,總比分4比2問鼎CBA,三年中第二次奪冠?!?/p>
——————————
【拓展知識】
九 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九州就成為**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統(tǒng)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政權的傳國之寶。戰(zhàn)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于泗水彭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