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價不同的元素有什么分別,例如銅和亞銅.

化合價不同的元素有什么分別,例如銅和亞銅.

亞銅離子的化合價為+1價,銅離子的化合價為+2價.亞銅離子與銅離子相比較為穩(wěn)定,但由于亞銅離子半徑過大,不能存在于水溶液中,在酸性條件下自我岐化,生成銅離子(Cu2+)和銅單質(Cu). 一般亞銅在固相或高溫下穩(wěn)定(亞銅離子在水相中會發(fā)生歧化),二價銅在水相中最穩(wěn)定(因為二價水合銅的水和能特別大,因而亞銅容易歧化轉變成穩(wěn)定的二價銅).在溶液中穩(wěn)定亞銅的另一途徑是形成配合物. 如果非氧化性酸中的因此與亞銅離子有較強的配位能力,則可以提高銅的還原性(降低銅的電極電位),進而生成亞銅配離子. 亞銅離子在遇到強酸時會自我氧化生成銅離子和銅單質,現(xiàn)象為生成紅色沉淀和藍色溶液.

為什么亞銅離子是一價而銅離子是二價,不應該是銅離子一價亞銅離子二價嗎?這不是按失電子數目分的嗎?

亞銅離子和銅離子不是按失電子數目分的,而是按照化合價來分的。通常按照元素的價態(tài)來區(qū)分的,通常**價態(tài)的成為某離子,或某酸,次高價態(tài)的稱為亞。

例如鐵的**價態(tài)通常為3價,因此三價鐵稱為鐵離子,二價鐵稱為亞鐵離子,銅最常見的**價為二價,因此稱為銅離子,一價銅離子稱為亞銅離子。

關于多價元素,比如氯化銅,假設我在不知道亞銅與銅的區(qū)別時。怎么判斷銅的化合價為+2而不是+1?

首先,你要記住主族元素的**正價百科是等于主族序數的。然后,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比如H+1,O-2,Cl-1,S-2等,那些金屬元素化合價一般都只有一種,然后你就根據“化合物中個元素化合價和為0”及他們的化合價去計算別的元素的化合價。

你說的銅與亞銅。

比如CuO中,O是-2價,則Cu是+2價。Cu2O中,O是-2價,那么Cu是+1價。那個碳酸根的問題,高中學習《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時候可以去分析,初中你沒辦法理解的。但是可以用另一個思路來理解。

碳酸是碳元素的**價(碳元素**價+4,因為C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含氧酸,他的酸酐是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而且保持碳元素化合價不變),那么碳酸根中的碳元素的化合價只能是+4價。

銅離子和亞銅離子分別呈什么顏色

亞銅離子在溶液中是不能大量共存的,只有和某些絡合劑才能大量共存,會有顏色,呈褐色. 通常,銅離子Cu2+在水溶液中實際上是以水合離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的,水合銅離子呈藍色,所以我們常見的銅鹽溶液大多呈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