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運動》的名詞解釋

《古文運動》的名詞解釋

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xué)的思想內(nèi)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運動的性質(zhì).“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兩漢文章的傳統(tǒng),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復(fù)古代的儒學(xué)道統(tǒng),將改革文風(fēng)與復(fù)興儒學(xué)變?yōu)橄噍o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diào)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名詞解釋: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唐德宗貞元時期,由于韓愈的大力提倡,古文發(fā)生了廣泛的影響。許多人向韓愈請教,一時韓門**甚多。

李翱、皇甫湜等都追隨韓愈積極作古文,到了唐憲宗元和時期,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古文逐漸壓倒了駢文,占據(jù)了文壇的主要地位,這就是文學(xué)史上所謂古文運動。

古代文學(xué)名詞解釋古文運動百科

何謂“古文”?所謂“古文”,就是指先秦兩漢盛行的散文,它以質(zhì)樸自然、散行單句為特點,是與魏晉以來盛行的駢文相對而言的。駢文一味追求駢儷,并逐步凝固為“四六”文體,文壇上充斥了浮艷纖巧、空虛貧乏的作品。

這一潮流沿襲到初盛唐時期,成了散文繼續(xù)發(fā)展的桎梏。

在隋代,隋文帝倡導(dǎo)摒黜浮華,李愕上書請求革正文體,同時大儒王通提倡文章貫道,這一切作為顯示了其時朝野間已有取六朝駢儷而代之的聲音。直到中唐年間,韓愈、柳宗元才把古文運動推向**。韓愈鑒于儒家衰微、佛道盛行的現(xiàn)狀,高舉儒學(xué)復(fù)古的旗幟,樹立了從堯、舜、禹、湯、溫、武道周公、孔子、孟子的“道統(tǒng)”,倡導(dǎo)恢復(fù)儒家正統(tǒng)地位,形成一股影響廣泛的**思潮。韓愈、柳宗元主張文與道合,道是內(nèi)容,文是形式;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應(yīng)當(dāng)為道服務(wù)。

韓愈曾說“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思古人而不得見,學(xué)古道則欲兼通其辭”,他將“古道”與“古文”綁在一起,而且強調(diào)先“道”后“文”。不管是否出于真心,古代**的讀書人,都將兼濟天下放在閉門著述之上。對于熱心仕途經(jīng)濟的韓愈來說,著書立說乃不得已而求其次:“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

”韓柳別開生面的古文,遠比其理論提倡重要得多,因為它“使一世之人新耳目而拓心胸,見異思遷而復(fù)見賢思齊”。他們又主張文體革新。這其中有四個層次。

其一是反對駢文“眩耀為文,瑣碎排偶。抽黃對白,啽哢飛走。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其二是提倡先秦兩漢的古文,韓愈“非三代秦、兩漢之書不敢觀”,“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柳宗元認為“文之近古而尤壯麗,莫若漢之西京”。但他們學(xué)古卻不泥古,韓愈提倡“含英咀華”,“師其意不師其辭”。柳宗元反對“榮古虐今”,“漁獵前作,戕賊文史”,因為他們提倡復(fù)古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

其三,他們都重視“文”的作用:“言而不文則泥,然則文者固不可少耶?!辈Α拔摹碧岢鼍唧w要求:“唯陳言之務(wù)去”,“惟古于詞必己出”,“文從字順各識職”。語言獨創(chuàng),文從字順,使韓柳所倡導(dǎo)的“古文”,既繼承又區(qū)別于先秦兩漢的古文。其四,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要求。

一是要有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韓愈為文,“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皆其醇也,然后肆焉”。柳宗元為避免文章“剽”、“弛”、“雜”、“驕”等弊病,慎防“輕心”、“怠心”、“昏氣”、“矜氣”。古文運動不僅是一場文學(xué)運動,更是思想運動,提倡古文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打破僵化的形式束縛,為宣傳新思想服務(wù)。

其實古文運動也是儒學(xué)復(fù)興運動,為宋代的新儒學(xué)運動做了鋪墊和準備。

名詞解釋(沉郁頓挫;古文運動;筆補造化;不平則鳴;西昆體)

解釋如下:
1、沉郁頓挫
拼音:chén yù dùn cuò
意思: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俺劣纛D挫”一詞常用于形容杜甫的詩歌風(fēng)格。

出處: 唐·杜甫《進雕賦表》:“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2、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一般指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涉及文學(xué)的思想內(nèi)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運動的性質(zhì)。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漢朝的散文。
3、筆補造化
筆補造化指筆墨可以彌補自然界的不足。形容筆墨的作用大,筆力高超。

典故:二十八宿羅胸中,元精耿耿貫當(dāng)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啤だ钯R《高軒過》
4、不平則鳴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意思:指受到委屈和壓迫就要發(fā)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出處: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br/> 5、西昆體
西昆體是宋初詩壇上聲勢最盛的一個詩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楊億為首的17位宋初館閣文臣互相唱和、點綴升平的詩歌總集,其詩人中成就較高的有楊億、劉筠、錢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詩風(fēng)的沿續(xù),藝術(shù)上大多師法晚唐詩人李商隱,片面發(fā)展了李商隱追求形式美的傾向,其詩雕潤密麗、音調(diào)鏗鏘、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對仗工整,呈現(xiàn)出整飭、典麗的藝術(shù)特征。

但是從總體上看,西昆體詩思想內(nèi)容貧乏空虛,脫離**現(xiàn)實,缺乏真情實感。

古文運動名詞解釋古代文學(xué)

古文的解釋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戰(zhàn)國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 大篆 十五篇,與古或異。

—— 漢· 許慎《說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獻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我們先前的學(xué)古文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師并不講解,只要你*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去。

——魯迅《人生識字 糊涂 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漢朝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里的古文 詳細解釋 (1).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 戰(zhàn)國 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如 《說文》 和 曹魏 時代 《三體石經(jīng)》 中所收的古文及歷代出土的六國銅器、兵器、貨幣、璽印、陶器及近年 長沙 仰天湖 楚 墓中所發(fā)現(xiàn)的竹簡上的文字。至 唐 代則指隸書。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 :“ 倉頡 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箸於龍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以迄 五帝 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及 宣王 大史籀 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 :“ 秦始皇 初兼 天下 , 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罷其不與 秦 文合者……皆取 史籀 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 秦 燒滅經(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 職務(wù) 緐,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 由此 絕矣。

” 《文獻通考·經(jīng)籍四》 :“ 《漢· 儒林 傳》 言 孔 氏有 《古文尚書》 , 孔安國 以今文讀之。 《唐·藝文志》 有 《今文尚書》 十三卷,注言 玄宗 詔集賢 學(xué)士 衞包 改古文從今文。然則 漢 之所謂古文者科斗書,今文者隸書也。

” (2).指 秦 以前的文獻典籍。 《史記·太史公自序》 :“年十歲,則誦古文?!?司馬 貞 索隱:“ 遷 及事 伏生 ,是學(xué)誦 《古文尚書》 。 劉 氏以為 《 左傳 》 、 《 國語 》 、 《系本》 等書。

是亦名古文也?!?王國維 《觀堂集林·<史記>所謂古文說》 :“故 太史公 修 《史記》 時所據(jù)古書若 《五帝德》 ,若 《帝系姓》 ……凡先 秦 六國遺書非當(dāng)時寫本者皆謂之古文?!?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 :“其偁 《易孟氏》 、 《書孔氏》 、 《詩毛氏》 ……皆古文也?!?段玉裁 注:“古書之言古文者有二:一謂‘壁中經(jīng)籍’,一謂 倉頡 所制文字。

” (3).“ 古文經(jīng)學(xué) ”的簡稱, 漢 經(jīng)學(xué)的一派。 《漢書·地理志上》 :“ 太壹山 ,古文以為 終南 。 垂山 ,古文以為 敦物 。” 王國維 《觀堂集林·<漢書>所謂古文說》 :“ 《漢書·藝文志》 所録經(jīng)籍冠以古文二字,若 古字 者……而 《志》 於諸 《經(jīng)》 外書,皆不著古今字。

蓋諸 《經(jīng)》 之冠以古字者,所以別其家數(shù),非徒以其文字也。六藝於書籍中為最尊,而古文於六藝中又自為一派,於是古文二字遂由書體之名而變?yōu)閷W(xué)派之名。故 《地理志》 於 《古文尚書》 家說亦單謂之古文。

” 參見 “ 古文經(jīng)學(xué) ”。 (4).文體名。原指先 秦 兩 漢 以來用文言寫的散體文, 相對 六朝駢體而言。

后則相對科舉應(yīng)用文體而言。 唐 韓愈 、 宋 歐陽 修 等皆曾 大力 提倡古文,反對駢驪的文體與文風(fēng)。 唐 韓愈 《題<歐陽生哀辭>后》 :“ 愈 之為古文,豈獨取其 句讀 不類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xué)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宋 陳師道 《后山詩話》 :“余以古文為三等: 周 為上,七國次之, 漢 為下。

” 《二十年目睹之怪 現(xiàn)狀 》 第四二回:“只要記得那‘八股’的范圍 格局 ,那 文章 的 魄力 之厚薄,氣機之暢塞,詞藻之枯腴,筆杖之靈鈍,古文、時文,總是一樣的?!?(5).泛指文言文。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 ** 》 :“單是文學(xué)革新是不夠的,因為 ** 思想 ,能用古**,也能用白話做。


詞語分解
古的解釋 古 ǔ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ㄈ似呤畾q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道(a.指古代的 道理 ;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古( 文的解釋 文 é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 文錦 。

刺畫花紋: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