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是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的詩作。
全文:人誰不愿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一邊。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jīng)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一目了然。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擴展資料:
此詩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guān)于“老”的看法頗有同感。一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
接著四句進一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發(fā)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
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經(jīng)事”四句從另一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是針對白居易的“傷老”而言。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老的短處是體衰多病,百科“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帽自偏。
”老的長處是閱歷豐富,“經(jīng)歷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年歲大了,經(jīng)歷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閱歷也就更加深廣。仔細想起來,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詩人吟道:“下此便翛然。
”詩人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是唐朝的**詩人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兩句,這首詩是劉禹錫為了回應(yīng)老友白居易的一首《詠老贈夢得》而作。
這兩首詩可以看成兩位老人,也是兩位老詩人之間的交流,一個是感嘆,另一個是感慨。
白居易是感嘆,劉禹錫是感慨。劉禹錫的詩中,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兩句是讀了白居易的詩之后的有感而發(fā),是從自己的角度詮釋了一下什么叫“夕陽紅”——別說太陽已經(jīng)是“日薄西山”,它散發(fā)出來的光芒作為晚霞還是照滿了天際的。那么劉禹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慨呢?我們還是先看看白居易的感嘆吧!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是寫給“夢得”也就是劉禹錫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之間有著幾十年的友誼,兩個人經(jīng)常用詩詞互相交流感受,晚年的白居易對自己的“老態(tài)龍鐘”頗有傷感,寫了首詩給老哥們劉禹錫,詩中這樣寫到: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這首詩并不難懂,其實就是表達了一種情緒,一種感嘆,當(dāng)然是略顯悲觀。白居易對劉老哥們兒說(算是訴苦吧):咱倆都老了,你知道老成什么樣了嗎?每天早早的就困的眼睛都睜不開了,早上起來都懶得梳頭,**當(dāng)中大部分時間就在家待著,偶爾住著拐杖到外面走走,干什么都沒興趣,就連新磨好的鏡子都懶得照,眼睛花的看不清小字寫的書了。
基本上每天都是在回憶和想念古人,但少年時候的的事越來越回憶不起來了。**的樂趣就是閑聊,想著還有時間和老朋友相聚。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的意思是:不要說日落之時天色已晚, 滿天的紅霞依然很瑰麗。
寫出了詩人對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種瑰麗的期望,也體現(xiàn)了詩人氣勢豪壯、奮進不 息的精神。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
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一邊。
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jīng)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一目了然。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擴展資料: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終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
但白居易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表現(xiàn)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表達了什么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表達了詩人面對衰老的積極心態(tài)以及曠達的心胸?!澳郎S芡?,為霞尚滿天”的意思是:不要說夕陽照到桑榆的樹端時已經(jīng)接近傍晚,它的霞光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劉禹錫〔唐代〕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冻陿诽煸伬弦娛尽返淖g文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jīng)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照樣可以映紅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