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老子和孔子是什么關系???

請問老子和孔子是什么關系???

老子是孔子的老師。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鬃?*后,其**及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擴展資料:
孔子堅持“有為”,所以提出了仁制,提出了仁義忠孝廉禮恥,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提出了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不能放在一起。
老子堅持“無為”,指出了“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昏亂,有忠臣。

”完全是在和孔子唱反調(diào),分明是在指責孔子的“有為”,才是讓“大道越來越遠離、人們越來越虛偽、親人之間越來越不和睦、**越來越昏亂”的根源!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尖銳的對立。

老子與孔子是什么關系?

亦師亦友。他們二人之間的關系,也讓我們認識到了生活中有一種關系,能夠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

就像孔子所說的,身邊的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沒有的**的東西。

孔子和老子的關系是什么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謚伯陽。下面是我分享的孔子和老子的關系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和老子的關系 在 歷史 上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氣大于老子,而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于老子。

然而其實這二人到底是誰要高于誰,誰的思想更為世人所認可,更加的偉大,其實也只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優(yōu)點。 人們所提出的思想對錯與否一向沒有什么具體的定義,就猶如 語文 試卷的作問,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考場上的考生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解與閱卷老師的喜好罷了。所以,對于老子與孔子到底誰勝誰負倒也不必如此的執(zhí)著。也只是看人到底是喜歡道家思想多一些還是同意儒家思想多一些。

況且二人在歷史上的關系也算是亦師亦友,這種事情實在是沒有必要來分出一個勝負之說。 年少時期的孔子曾多次請教過老子關于“禮”上面的問題,雖然后來二人因為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對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在一次討論中最終不歡而散。一個以德,一個以仁;一個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一個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

雖然看起來倒也不至于完全相反可終究是不同的思想。 不過盡管思想不同,孔子與老子二人所提出的思想仍舊是他們留給我們后人的 文化 瑰寶,是先賢為我們排疑解難所寫下的圣賢書。 老子與孔子的仁與德還是為后人解了困惑,懂了為人之道;了解了何為 自然 ,知道了 禮儀 悌孝。

關于老子的 故事 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傳于世,下面我們就說說其中的一個。在司馬遷的《史記》里面,記載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有一次孔子帶著眾**走到東周時去 拜訪 老子,老子喜歡清靜,面對一群“遠來之客”,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怠慢,立即走出門外,向這群人 問道 :“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見到門前的老者清雅脫俗,知道這個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請求賜教。

老子最煩繁文縟節(jié),所以對孔子笑了一聲,答道:“先生說重了,我沒有什么可以教導您的。不過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簡陋,倒是可以閑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時日?!?孔子一貫是比較拘謹?shù)?,看到老子的灑脫,他非常向往,不過依舊還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禮行事。雖然老子的態(tài)度非常謙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著禮儀行事,點點舉動都不敢逾矩,所以顯得十分拘束。

兩人在屋中談了一陣,老子便覺得孔子太過嚴肅,十分無味,于是就對孔子問道:“您千里而來,想要向我討教所謂的‘禮’,是吧?那么我請問您,您所說的‘禮’,是根據(jù)什么而說的呢?” 孔子一愣,隨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禮作樂’而來。”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對于孔子的古板實在是不敢茍同,兩個人的談話也頗為尷尬,后面也就沒有再繼續(xù)聊下去。 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 老子是一個思想家,他是以道為中心的,是我國本土宗教道教文化的奠基者。老子在我們生活中并不陌生,所以我們想知道老子長什么樣,是不會很難的。

但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老子的畫像大多都是后人根據(jù)史料的記載而臨摹的,至今為止世間沒有一副標準的老子畫像。 日前世界老子同道會特別邀請數(shù)十位**和國外知名的畫家為老子 畫畫 像。其中,**??谑械漠嫾矣鄰V勝所畫的《老子畫像》獲得專家和其他畫家的認可和一致好評。人們稱他畫的老子畫像,是歷史的還原,他筆下的老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眼神炯炯有神,就像道家的思想那樣博大精深,高深莫測。

畫像中老子花白的頭發(fā),隨風飄揚,讓世人感覺到老子生前不拘小節(jié)的風格品質(zhì),同時也覺得老子在創(chuàng)始道的時候那種豁達豪爽的心情。老子畫像中老子的天庭飽滿,凸顯出老子充滿智慧的形象。眾所周知,老子所引導和發(fā)展的道家文化,是以無為而治為核心思想,認為道是萬物生長的本源。

余廣勝畫筆下的老子給人一種豁達高深,知識淵博的形象,體現(xiàn)了道家文化無為而治的灑脫。 在論壇期間世界老子同道會確定了余廣勝所畫的老子的畫像為標準的老子畫像。同時他們還 決定 今后《老子畫像》的版權可供同道會,道學研究,****無償使用。

孔子和老子什么關系

問題一:老子和孔子是什么關系 師生關系,老子要比孔子大許多,當老子是王朝學術界權威的時候孔子還是小青年,如巷*問葬 問題二:孟子、老子、孔子之間的關系? 我認為沒有直接的關系,孔子曾問道于老子,不過兩人不是一個學派:老子是道家的,孔子是儒家的開創(chuàng)者(估計你要了解點!),老子、孔子應該是春秋時期;孟子是孔子的后代學生,把孔子的儒家研究的好,發(fā)揚的更好!孟子應是春秋末期的。 問題三:孔子和老子什么關系 關于老子和孔子的關系,歷代皆有爭論,據(jù)傳孔子曾學禮于老子,史書沒有記載,據(jù)推測是后來的道教**尊老子為圣后,借孔子的名氣來抬高老子的地位,并反擊儒家對道教的歧視。

 圣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老聃就是老子,它出自高一語文書中的師說 .是韓愈寫的.由此可見. 問題四:老子跟孔子是什么關系 都是**文化之先祖。馮友蘭把人分四種境界,天地境界,圣賢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他認為老子已經(jīng)達到天地境界,而孔子屬于圣賢境界中**成就者。老子是給**文化宗教氣質(zhì)而不是宗教,孔子繼往開來,把祖先的儒家圣賢文化繼承下來并傳授給**,給****以 道德能量和仁義色彩,是**文化的脊梁。

他們到底是否處于同一時期,是否見過面,這在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鬃影菰L老子的事很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具體是不是并不清楚。 問題五:孔子和老子的區(qū)別 孔夫子是如家學派,老子是道家學派。

儒家和道家之爭,在于儒家主張有為,道家主張無為,一個“無”字,劃清了儒道兩家的界限。而在道家學派中,雖然老子和莊子都主張無為,但老子和莊子并不是一個“道”,正如孔孟之別一樣,老子和莊子也不完全一樣。盡管后人并稱他們?yōu)椤袄锨f學派”,但兩人還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

那么同樣主張無為,同樣講究寡欲的老子和莊子,他們的不同究竟體現(xiàn)在哪里呢? **點,老子寡情,莊子善感。盡管我們不知道《老子》一書的作者是誰,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文字當中看出來,這個人或者這些人至少說話是冷冰冰的。而莊子卻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

比如說,莊子的太太**以后,他的老朋友惠施來吊唁,走進去一看,莊子“箕踞鼓盆而歌”,就是莊子很傲慢地坐著,然后拿了一個瓦罐一邊敲一邊唱歌,惠子就看不下去了,說你的太太跟了你一輩子,實話說也沒過上個什么好日子,她**了你不哭已經(jīng)就不像話了,你還“箕踞鼓盆而歌”你太不像話了。莊子說,唉,不是這樣的,她剛**的時候,我也哭來著,我也很悲痛,可是后來我一想吧,你說這個人吧,他原來是沒有的,生命就在天地之間,無影無形,不知道怎么他就后來變成了一個肉身,他就有了身體?,F(xiàn)在呢?他的靈魂又回到天地之間了,這不就和春夏秋冬一樣正常嗎?現(xiàn)在我的太太回到了天地之間,她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在那兒睡著了,我在這兒鬼哭狼嚎?那不是打擾她嗎?所以我就不哭了,我唱個歌給她送行吧。請大家想一想,這是無情嗎?不是,這是情到深處人孤獨。百科

所以老子寡情,莊子善感。所以作為一個個體,老子和莊子雖然同為早期道家的哲學**,但還是有區(qū)別的,老子像是一位面目表情嚴肅的智者,莊子更像我們生活中情感豐富的老人。我們會尊重老子,親近莊子。老子和莊子的第二個區(qū)別,是老子講邏輯,莊子重感悟。

我們?nèi)プx老子的書,《老子》這本書,也是美文學的,韻文嘛,但你怎么覺得它沒有一種感悟,干巴巴,冷冰冰,硬梆梆,無情無義。而我們?nèi)プx莊子的書,那是有溫度的,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有體驗的。我們能獲得一種美的感受,一種藝術的感受。在老子那里,道是沒有生命的,沒有情感的,在莊子這里,道是可以體驗的,可以感悟的,是活生生的,是鮮亮的。

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去看老子和莊子,老子則顯得冰冷,而莊子是有色彩的,有溫度的,讓人更容易親近。與此同時,莊子還是一個天才的藝術**,他是一個偉大的文學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造者,對后世的文學藝術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雖然涉及面都很廣,其實各有偏重。

老子的哲學本質(zhì)上更接近政治哲學,而莊子哲學更接近生命哲學或者說個體哲學,所以莊子追求個人的自由和個體的超越。他把道家的學說引申到人生,思考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所以有人說同樣主張無為,老子的無為是假無為,莊子的無為才是真無為,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六)儒道是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動蕩,政治黑暗,先秦諸子提出了各自的主張,為當時的**開出治療的*方,儒家的看法是,要拯救天下,就要“有為”,要去做事。

所以儒家開出的*方是“仁愛”,而道家則是另一種主張,道家的看法是,**出問題的原因是瞎折騰,折騰出來的。要拯救天下,**的做法就應該是“無為”。因此,儒道兩家的根本區(qū)別,就是“有為”和“無為”。這是儒道兩家的根本分歧。

而這有為無為之爭,又可具體分為儒道兩家的三個爭論。古今之爭、道德之爭、天人之爭。關于古今之爭,就是道家主張回到遠古,儒家主張回到近古的爭論。

而儒道兩家的第二個爭論,道德之爭。道家認為道無為而德有為,規(guī)律高于方式,遠古好于近古,理想優(yōu)于現(xiàn)實,所以道家取道不取德,取無為不取有為。那么儒家呢?儒家是一種現(xiàn)實的觀念,儒家……>> 問題六:老子和孔子的區(qū)別是什么? 以學(教)派而論:老子為‘道家’,孔子為‘儒家’。道家以天地萬物,自然為本,順?自然而生。

所以‘無為’。儒家以人為本,求本心示人。有利必爭……,但巡君子之道。

兩派各有所長,各有所取之處。如果硬要找出各自的區(qū)別的話?。

老子與孔子是什么關系

老子和孔子沒有關系。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后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的著作之一。

2、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 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他曾帶領部分**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 孔子**后,其**及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孔子是當時**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擴展資料: 一、老子: 1、辯證思想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 美丑、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惡。

表面看來,正相反對的兩個方面是相互對立的,而實際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比魏问挛锒际悄阒杏形?,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2、**理論 老子認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無為,自然無為乃支配宇宙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也是人類應當信守的基本行為準則。

從無為的原則出發(fā),老子反對人之有為,因為有為破壞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樸,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帶來了虛偽、狡詐、貪欲、罪惡等種種**丑惡現(xiàn)象。 3、美學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對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樸和稚拙,認為“大巧若拙”,贊美嬰兒“含德之厚”,主張大丈夫“處其實,不居其華”。 古樸、稚拙作為一種美的形態(tài),在**古代一直受到人們普遍的贊頌,與此對立的華艷輕浮,歷來為人們所蔑視,這一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響。

二、孔子: 1、政治學說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nèi)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是**尚的治國之道。 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于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2、經(jīng)濟學說 孔子的經(jīng)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 這也是儒家經(jīng)濟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 3、教育思想 孔子在**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zhì)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后天教育與**環(huán)境影響。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創(chuàng)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發(fā)展的趨勢。 主張“學而優(yōu)則仕”,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yǎng)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所以孔子強調(diào)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與老子,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至圣先師,又被尊為歷代文官祖,歷代帝王師。

老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鼻祖。

孔子曾多次向老子問禮求學,并對老子推崇至極,如“朝聞道,夕*可矣”等可見一斑。

孔子與老子是師徒關系,毋庸置疑。歷世儒士都不否認孔子數(shù)度向老子討教、學習之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嘉祥縣發(fā)掘出大量漢代石刻,其中有多通孔子向老子問禮的碑圖,在近年來老子誕生地安徽渦陽也發(fā)掘出孔子向老子問禮的漢畫像石碑,足見孔子問禮老子的影響之大之深遠??赘?、孔廟為了豐富展覽內(nèi)容,專門派人到嘉祥縣把孔子向老子問禮碑圖制作了拓片。

孔子與老子的關系古籍中均有記載:
一、《呂氏春秋·仲春紀第二·當染》:“孔子學于老聃、孟蘇夔、靖叔?!?br/> 二、《師說》: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三、《莊子·天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
四、《禮記·曾子問》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于巷*”
五、《史記·孔子世家》:“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孔子自周反于魯,**稍益進焉。


六、《家語》載:“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而達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即吾之師也。遂至周,問禮于老聃焉。”
七、《史記·老子韓非例傳》:“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與人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孔、老 師徒之間,孔子講的是人道,是以人為核心的思想體系。老子所講的是天道,以“道”為核心范疇,人道是蘊涵在天道里。早在1700年前,晉朝學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從春秋戰(zhàn)國一直到西漢初年的百家爭鳴時代,在我國學術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占主導地位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黃老道家學說。
但從西漢劉徹時起,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tǒng)治思想,從此孔孟儒家思想在我國兩千余年歷史上一直占據(jù)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