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

上海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

1、城隍廟,上海人每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橋,看一看市區(qū)燈會活動。這**整座城隍廟都是流光溢彩,燈火通明的。

2、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是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4、守歲,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后,不去就寢,圍著電視守歲,就是邊說邊笑,邊看**臺的春節(jié)晚會。

5、初五迎財神:初四晚上,臨近子夜時分,大家會拿著準備好的高升鞭炮到門口趕點放鞭炮迎財神。上海每到初四晚初五凌晨的鞭炮聲音是最響的,其聲勢超過大年三十。

上海春節(jié)的民間習俗知多少?

春節(jié)在**延續(xù)已有數(shù)千年,是全國**都非常重視的日子,對于上海人來說,當然也不例外。春節(jié)一般從正月初一開始,而上海從農歷十二月廿三就開始進入春節(jié)的氛圍,那么,上海人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呢?上海有哪些較為特別的春節(jié)習俗?快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從農歷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yōu)檫^好春節(ji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農歷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統(tǒng)稱為“廿四夜”。相傳這**為灶君上天之日,民間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習俗。**在這一夜用“卷銀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燒熟后作餡,再用百葉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飯作祭食,點上香燭,祭供灶君,并備紙錢,扎彩橋,磕頭禮拜,然后鳴放鞭炮,在將灶君像與前簾(俗稱“喜串”)燒化前,戶主對著君像自言自語地說些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話祈禱。此俗現(xiàn)已除,但吃赤豆飯、卷銀包的古風猶存。

過了廿四夜后,家家戶戶越發(fā)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掃除,俗稱撣檐塵,各家忙于洗滌被褥帳子,釀酒、炒花生和蠶豆,并采購吃的用的東西。海島城鄉(xiāng)**普遍都要磨粉蒸糕,這一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因“糕”和“高”是諧音,人們圖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

本縣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為主,中部地區(qū)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窮苦人家則用高梁粉、白玉米作為蒸糕的主要原料。此外人們還要備些錫箔、紙錢、香燭、元寶、茶食果品之類的東西作祭品以此敬神。除夕前幾天,人們還要貼上新春聯(lián),掛尊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的墻上,擺好祭品,待大年夜一到,點上香燭,讓后輩瞻仰。

除夕前人們還進行打囤子,即把石灰裝在麻袋里,往地上打印,企盼來年糧谷滿倉。這些活動現(xiàn)已不見。有的農戶還將市內的**及無用的雜務和雜草堆放到外場,點火焚燒,以求來年吉祥,平安無事。

吃年夜飯,守歲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是除夕,俗稱大年夜。在這**,把過年的一切陳設都布置定當,如寫春聯(lián)、貼門神等。晚上全家老少圍在一起吃年夜飯,菜肴遠比平時豐盛,主要的一道菜用菜心、豆腐等燒成后用百葉卷裹,被稱之為卷錢捆,以示來年財源滾滾而來。這一夜是孩子們**興的日子,因為父母、長輩送上壓歲錢。

在舊**,沒錢的人在這**是難熬的,按舊規(guī),當年債務要當年清,年底討不到債,到年初一就不能強討了,直到二月初落燈后才能討債,所以債主在大年夜差人四處討債,還不起債的人只好四處躲避,有家不能歸,到年初一才能回家。所以往日有“年關糧戶好過,沒錢難過”的俗語。開門大吉,放開門炮仗,開始拜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年處一清晨家家**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趕邪佞,后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fā)財?shù)囊馑肌?/p>

過年了,大人小孩換上新衣帽,穿戴整潔,全家圍桌而坐,共進豐盛的早餐,以素食為主,再加上湯圓(圓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團圓百科,年年高,并將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飯拌入早飯內,俗稱“陳年飯”,意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早飯后,孩子們向鄰居、親友長輩們一一尊稱問好。正月初一這**忌諱頗多,不能動**,不能潑水,不能去水橋淘米,不能掃地,不能開后門,不能搬動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動手**,不能睡得太晚等等。連煮飯燒菜的柴草要用芝麻桿,黃豆桿等放在爐堂里發(fā)出噼噼**的響聲,火越旺,越吉利,預告今年萬事興旺,節(jié)節(jié)高。

另外,年初三和年初五早晨家家都要燒早飯,飯前要點燃香燭,企求全家興旺平安。舊時,一到春節(jié)乞丐就多起來了。有一種乞丐,他們不是因為家中**而去行乞,而是為行孝道。

據傳,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歲有一道鬼門關,只有吃了“百家飯”才可安然無恙度過這一關。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們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門去討飯給自己的父母吃。還有一種乞丐俗稱“叫化子”,他們乞討的方式令人好笑。

有的乞丐用紅紙裹著菜頭掛在竹桿上,每到一家門前就說菜頭到,生意好,懇求施舍,這叫“送菜頭”。有的用紙和竹絲做成牛狀,到家家門前說盡好話,吉利話,以求施舍,這叫“送春?!?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樹的樹枝,在樹枝上掛些小鈴后古錢,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會象搖錢樹一樣,財源滾滾而來,這叫“搖錢樹”;有的企丐身穿佛衫,頭戴神像面具,化裝成財神菩薩的模樣到各家的宅院內狂奔亂跳,以示財神菩薩來了,這叫“跳財神”。崇明人在舊**里雖生活**,但遇到這些企丐還是樂善施好,給一些干糧和其他食品。解放后這些行企方式早已絕跡了。

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藝人都焚香敬神,稱“燒利節(jié)”,中午十分,店主還設酒款待店員,一起祈求新年生意興隆。年初五,相傳為財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開門營業(yè),這**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以示兜財。此外在鄉(xiāng)間田頭還有木人頭戲(今稱木偶戲)。

初一至初五期間各家走親訪友,互祝新春快樂,并互贈禮品。期間,各寺廟香火遠比平時旺盛,特別年初一早晨,上寺廟燒香拜佛的人特別多,而且特別早,要趕燒頭香,城外的壽安寺和中興鎮(zhèn)的廣福寺是最熱鬧的地方。

上海春節(jié)習俗

1、除夕: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后,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鐘”。

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像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鐘的地方。2、上海桃花節(jié):每年3-4月間舉辦,上海人賞桃花的習慣由來已久,南匯是賞花的好地方,上海南匯區(qū)多植桃樹,為展示美麗的田園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民俗,自1991年起,在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舉辦了上海桃花節(jié),以進一步弘揚桃文化,推動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3、春節(jié):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蛠矶鄶y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

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上海過年習俗

上海過年習俗主要有吃年夜飯和逛城隍廟會。上海年夜飯一般以上海本幫菜或者粵菜為主,清淡可口。

上海的廟會文化囊括了宗教、商業(yè)、民俗等層面,被譽為上海灘旅游的名片。

上海有什么過年習俗上海豫園燈會是上海過年的習俗文化活動之一。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燈會每天都會隆重上演,熱鬧非凡。除夕夜上海的眾多歌舞廳,是青年人徹夜歡歌樂舞的場所,好友相攜,唱歌跳舞,盡情歡暢。上海過年正月初一不能吃湯泡飯,不掃地,不倒**。

正月初十之后不拜年,正月十五之前不吃豆腐。